湖南省教育厅 时间:2018-09-05 00:00
从芳菲四月到激情八月,“建行杯”第四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潇湘热土绽放青春梦想,“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走遍三湘四水扶贫帮困,掀起了一股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投身创新创业的新热潮,上演了一场“有广度、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大学生双创盛会。2018年8月31日,“建行杯”第四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株洲举行。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夏智伦;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葛建中;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服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光明;共青团湖南省委员会副书记钟娜;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副行长李白宁;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左清;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唐未兵;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谭益民等领导出席颁奖仪式。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知识产权局、共青团湖南省委员会、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等相关处室(部门)负责人,决赛评委专家,各高校大赛分管校领导、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获奖选手、项目指导老师和湖南工业大学学生代表共计800余人参加颁奖仪式。颁奖仪式全程网络直播,592935人次线上观看。
通过宣传发动、开展公益论坛、落实表彰奖励、进行项目辅助培训和资源扶持等一系列举措,本届大赛参赛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大赛规模成历届之最;共吸引111所高校、4万多个项目、15万余名大学生报名参赛,有效报名数较第三届增长147%,较第二届增长396%,较第一届增长735%。大赛历时五个多月,经层层选拔,总共评出一等奖40个、二等奖82个、三等奖179个、优秀组织奖30个、优秀创新创业导师40个。其中:主赛道创意组一等奖 14个、二等奖33个、三等奖61个;初创组一等奖10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38个;成长组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就业型创业组一等奖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4个;优秀组织奖20个;优秀创新创业导师30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一等奖10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61个、优秀组织奖10个、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0个。省教育厅将从获奖项目中择优推荐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会上,大家观看了赛事短视频和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展示,来自吉首大学王云龙团队的“小辣椒富大众:‘酒台辣酱’品牌兴农模式”、湖南大学杨亚宁团队的“天河超算上的骨质疏松智能筛查机器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吴祝梅团队的“空气维生素——负离子 保健服”、中南大学黄凯团队的“雅肤,让人工智能服务皮肤健康”、湖南工业大学樊平团队的“‘绣色十八洞’苗绣产品开发”5个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赢得了满堂喝彩。中国教育创新校企联盟副秘书长尚蓬勃现场对本届创新创业项目作点评和指导。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夏智伦用“大联动”“大赛场”“大课堂”“大转化”四个词语高度评价了本届大赛,并现场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青年大学生做创新创业的奋力“开拓者”。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勇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责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弄潮者、奋进者、开拓者,为个人谋发展,为国家作贡献。二是希望全省各高校做创新创业教育的坚定“践行者”。各高校要积极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完善育人模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与精准扶贫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努力造就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三是希望全社会继续做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支持者”。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并在他们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添一把柴、助一把力。
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唐未兵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代表: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制造工程训练中心副主任蔡小华;学生代表:湖南大学2014级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贾林分别作了经验交流与心得分享。
本届大赛由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农业委员会、省知识产权局、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共青团湖南省委员会共同主办,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湖南工业大学联合承办。大赛主题是“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扎根中国大地书写人生华章”。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鼓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